Posting Time: Oct 10, 2023, 12:29 PM #
自言自語-31 (10-10-23) 本來我以為絕大部份跟我一起上課的香港同學都會跟我一樣原校升學,但是他們竟然都轉校了,一個都沒有留下🥲 哭撚咗 是否代表以我的成績也能夠較去一些更加好的學校呢,但是從一開始就打算能夠順利聯校升學已經很好,沒有想過轉校,我中學遺留下來的野心沒那麼大。 最可惜的是,由於我讀過band3的學校,身邊一些人都永遠覺得我只是band3的材料而看小我的實力,並且經常為了在我身上獲得自豪感,他們都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是在自嘲…
Posting Time: Oct 23, 2024, 10:52 PM #
至於大一這一年其實發生的很多事我都寫在這裡了,因為朋友已經存在,基本上我都沒什麼要補充的。反正這一年我的重點根本就不是讀書,而是去做了其他事,例如學開車、學開單車,或者反思我自己的中學。因為適應了英國生活之後有時間,我都是開心在我18歲這麼重要的一年可以把我中學那最近的六年發生過的絕大部分事,趁我還有記憶的時候記下來。然後我可以讓長大後的我看回來,而且這些全部都是我的經驗,未來可能有用。我覺得我真的做得太好了。 至於讀書方面,這一年我想最重要的都是六月去德國玩暑期學校,而暑期學校我已經寫在另一個版面了,這裡就不再寫了。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7:52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1 回顧大學一年級的課程,主要教授Java和Python兩種程式語言。 上學期主要教授Java,教學內容與我之前在基礎課程學過的內容十分相似,同樣使用BlueJ作為教學工具。這些內容也與英國A-Level的課程很類似,因此我認為對英國本地學生而言應該不難,對我來說也是。 Python與PowerShell的學習 下學期的課程如「Program Concept」和「Further Programming」等,則教授Python,當中也包括PowerShell的使用。我認為一年級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PowerShell。後來,我在家中利用PowerShell和ChatGPT,自學了許多Python知識,這也是我能在下學期獲得機器學習獎項的原因。 不過,當課程開始教授實際程式編寫時,我就沒有認真聽課了。有一次,我為了計算出席率而去上實驗課,那天正好是第一堂教Python,同時也教了PowerShell的使用,我因此學到很多,覺得非常實用。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7:53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2 在課堂上,我的處理方式是:趁老師不在時,直接將整條題目和問題輸入AI。AI生成程式碼後,我便直接複製到BlueJ或VS Code中執行。當老師走過來檢查時,我就已經有現成的成果可以展示。老師看到成果後會給我一些評價,但我其實根本沒有認真聽課。我只是隨便應付說「好的,我會修改」,甚至會就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提出問題,例如「這兩行其實是不是沒什麼關係?」,藉此讓自己看起來問了很多問題、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實驗課的電腦室容量有限,一個班級可能只能容納二、三十人,所以必須分成五、六個小班上課,這也導致我找不到人代為簽到。然而,即使是三十多人的班級,實際出席人數也常常只有大約十五人。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7:53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3 總結而言,上學期我學Java,下學期學Python。老實說,我現在的程式能力,兩科都是靠ChatGPT教的,是依賴AI來寫程式,自己已經完全不懂得如何寫Python和Java,恐怕連「Hello World」都記不起來了。我並沒有認真學習,但直到目前我也沒有用遇到任何問題,或許,這就是未來。正如我贏得那個機器學習獎項時,一位前輩對我所說的一樣。 今年的課程這樣讓我可以更好地把時間放在我更想學習又無法比AI取代的東西上。 Foundation 時期的數學老師 之前提到過我在 Foundation 階段教授數學的老師,他在我大學一年級時再次教授我數學科,為期一個學期。然而說實話,雖然他有教學,但我在大學一年級時並沒有用心聽講,因為對數學的興趣實在不大。我當初可能不應該選擇這個科目,但在中五時沒有仔細考慮,也沒有真正思考清楚想要的發展方向。現在回想起來後悔,我當時應該選擇地理科。 在課堂上,當老師詢問大家是否理解時,大家總是回答理解,因為想要儘快下課。不理解的人會發問,但人數較少。甚至有些學生直接不上課。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05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4 我想探討的重點並非這方面。數學科最後是全面採用線上考試(關於線上考試的話題稍後再談)。數學教授的內容我顯然聽不懂,但即使我能理解那些不同的數學符號和計算方式,即使學會了,我發現在二年級和三年級實際上用不到這些數學知識。 因為我在二年級轉讀遊戲設計,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拍攝影片還是製作遊戲、編寫程式碼,或是軟體工程中教授的規劃方法,這些數學知識實際上並不實用,甚至不需要進行計算。即使是演算法複雜度、Big O 這些概念,也與數學科這些複雜計算沒有關係。 因此對我而言,即使想認真學習,影響也不大。無論我掌握與否,都不會影響接下來的學習。查看過課程簡介後,似乎也不會有影響。 這種情況就像大學2年級的資料庫科目一樣,學習完畢後純粹是該科目的知識,不會延續到其他科目中,沒有連帶關係。該科結束就結束了。日後從事任何工作都不會與資料庫相關。 雖然資料庫在二年級時是實體考試,但我認為如果是線上考試,我連溫習都不需要,就像一年級溫習數學一樣。 至於為何一年級考試我都沒有怎樣溫習,通常都比較輕鬆,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05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5 因為一年級的考試全部都是線上進行。由於疫情後,學校取消了所有實體考試。除了今年的資料庫科(如果不計算 LVP 的話),資料庫是我唯一一個實體考試。雖然那不是紙筆考試,但姑且算是實體考試。 總之,一年級完全沒有回學校考試,全部都是線上考試,而且沒有任何防作弊系統,連 Foundation 時期基本的 lockdown browser 都沒有。也不需要開啟攝影機,直接自己考試。當然大學強調誠信,但我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都使用 ChatGPT 考試。 我認識的所有朋友都告訴我他們使用 ChatGPT,實際上應該說每個人都取得九十多分,因為一年級的題目比較簡單。 即使不只是選擇題,有填充題和長答題,但大家都是使用 AI 生成答案然後複製,而老師也不追究這些事情。所以大家都使用 ChatGPT 考試,我也不例外,最後取得九十多分。 實際上,大學沒有人真正想讀書,只是大家被迫讀書,然後希望畢業後找到好工作,而大學就販賣這種期望來賺錢,根本沒有人真正想讀這些書。 大學一年級最終成績 最後談談大學一年級的最終成績。我的平均分是七十一分,即所有科目加起來的平均分。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05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6 在我就讀的大學,七十分可以取得一等榮譽學位,所以我可以取得一等榮譽,但可惜大學一年級不計分。 很明顯,我大學二年級的分數一定不夠七十分的平均分。目前預計可能只有六十一分,可能取得二等一級成績。但一年級我確實有七十一%。 各科詳細成績 以下是每科的詳細成績: Introduction to Multimedia(多媒體介紹):七十八分 這科主要是製作網頁。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總共有三份作業要提交,前兩份都是功課,一份滿分一百分,另一份七十三分。但最後一份選擇題考試,我使用 AI 完成,只得五十五分。經過加權平衡後,最終分數是六十三分。 數學科:八十三分 每週都有一份功課,再加最後一份考試,共四份功課。我完全沒有溫習,全部使用 ChatGPT 完成。去年比較初期的 AI 已經可以取得八十三分。 Programming Concept(程式設計概念):四十五分 記得有份功課出現問題,最終只取得四十五分。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五十三分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06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7 Further Programming(進階程式設計):七十六分 又是程式設計功課。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電腦系統介紹):九十三分 教授 CPU、GPU 等內容,類似中學 ICT 的知識 Professional Skills(專業技能):七十四分 教授一些技能,包括十二項技能等,比較無聊浪費時間的內容。我不喜歡上這些課,但研討會全部出席。講座方面大家都是等老師發送 pin code,我不會真正出席,最終取得七十四分。 總共八科全部合格。最高分是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 的九十三分,最低分是 Programming Concept 的四十五分。最終平均七十一分。 一年級最終平均分是七十一分,很多功課都是 AI 完成的。基本上一年級所有功課我都可以用 AI 完成,或者純粹將 Foundation 時期做過的功課稍微修改就能完成。考試也是 AI 完成。但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分數。說實話我真的覺得讀這科畢業也找不到工作,我寧願將時間用來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今年進步非常明顯。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09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8 大學一年級時,由於人際關係問題較少,我獲得了許多心靈上的平靜。老實說,自從參加Foundation課程來到英國後,一直感覺不太好,經歷了許多不愉快的人際關係,開心的人際關係卻不多。當然,認識幾個好朋友是件好事,但我認為每個人都不會太差,相信每個人都能認識到幾個朋友。 最重要的是心靈上的平靜。原因何在?我一直提到,大學一年級時較少上課。基本上既不用上學,也不會見到同學;朋友可以偶爾見面,但朋友關係熟絡後其實很難出問題。畢竟Foundation期間已經認識一年,要出問題也比較困難。 另一個原因是,Year 1完全沒有任何小組報告非常好,這讓我可以將大部分事情在家中完成,間接避免了爭執。相對地,就沒有認識任何新朋友。Year 1在學校我連一個新朋友都沒有認識,是零。但換個角度看,這樣也能獲得心靈的平靜,因為我只需要專注於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有時候我可以專注回憶中學時發生的事,然後寫在這個網站上。心靈上的平靜,讓我能想通很多事情,更清楚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10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9 之前也提過,為何我不上學?就是因為有「pin group」。當時我有一個朋友……我加入「pingroup」時已經很震驚,但當時已經在這裏出了一個帖文,就不多說了。,後來我真的很多課堂都沒有認真上,我依賴那個「pin group」給我pin,所以不需要真正上學。 我本來在Foundation時參加了攝影學會,雖然也只是第一次參加。聽說我姐姐以前參加過行山學會及其他學會,聽說以前行山學會好像每個星期或隔個星期就會舉辦活動到附近行山。但到了我Year 1的時候,很多這類活動都已經沒有繼續舉辦。 例如,我本來加入了太空學會,想參加其活動,但誰知它開學後(好像是九月或十月),只舉辦了一次電影放映會——就是大家晚上留在學校一起看電影,就沒有了。再沒有任何太空學會的活動。
Posting Time: Jun 08, 2025, 08:10 PM #
大學一年級的課程10 這間學校的學會活動非常少。很多學會是存在的,只不過舉辦一兩次活動後就結束,名存實亡。攝影學會也一樣,第一個學期只有一個活動,就是一月去旺角海邊拍照,但我沒有參加。再過一陣子,這個活動也已經結束。學會仍然存在,但其群組已經沒有人再在聊天室或群組裡說話,也沒有人再舉辦活動。 當然,唯一的好處是,為何人們要舉辦這些學會?就是因為可以拿獎狀。舉辦這些學會,可以幫你累積義工時數,畢業時可以有張證書。儲滿一定點數就會有張證書。所以他們都只是為了那個名銜,並非真的要辦活動。 結果我Year 1真的沒有怎麼參加課外活動。這到底是好是壞我不太清楚,心靈上的平靜應該比較重要。
Posting Time: Jun 10, 2025, 07:39 PM #
大一AI挑戰賽1 在這一年中,我最難忘的當然是獲得了大學證書。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我收到學校電腦部的一封活動推廣信,通知我們今年學校正在舉辦一個Machine Challenge而且即將截止。贏得比賽的獎品包括一隻Fitbit手錶(即Google的手錶)以及我們學校電腦部知名教授的親筆簽名證書,這對我這種沒有中學畢業證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所謂的捷徑,可以提早讓我獲得一張來自大學的證書。因此我有些少興趣,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可能會贏,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能力,甚至我大學也不是讀深度學習。而這個活動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當然,邀請函只寄給資訊科技系的學生,但只有學校的學生可以獲得獎項。這個比賽開放給大學生、碩士生等學術能力較強的人參加 這個比賽被稱為挑戰賽,並開放給碩士生參加。我的學校本來已經為學士生開設了AI課程,即Computing with AI課程,而我只是選擇了Computing with Games and Multimedia。意味著這份Machine Learning題目的難度可能超越所有AI課程學生的作業、習題和考試,
Posting Time: Jun 10, 2025, 07:39 PM #
大一AI挑戰賽2 對於碩士生來說也可能是一個挑戰,甚至比他們平時的作業研究更加困難、更加專業。所以我認為應該不會輪到我獲獎。 最初我完全不懂題目涉及的內容,我仍然覺得自己不懂相關知識。我從未學過機器學習,也沒有相關經驗,甚至沒學過Python。雖然大一下學期有教授Python,但我沒有認真聽課,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我很懷疑自己能否贏得獎項,不過我對此領域有些興趣,加上當時AI編程已經相當強大,我也開始對AI充滿興趣。因為大一時很多作業和考試都有AI協助,所以我很想深入了解。 我也只是保持興趣知道有這件事的存在,沒有打算真的行動,直到那天晚上,我在一個專門比較不同AI能力的平台,可以讓用戶投票選擇喜歡的AI,lmsys網站上看到。剛好我們發現OpenAI推出了一個新的AI模型叫做「im-a-good-gpt2-chatbot」,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就是GPT-4o,但當時還不知道。那時它是匿名發布的,我們只知道這是OpenAI公司的新模型,尚未正式公開。 我看到reddi上面的人都表示這個模型的能力很強大,於是我也想率先嘗試一下到底這個模型的能力。
Posting Time: Jun 10, 2025, 07:39 PM #
大一AI挑戰賽3 我非常好奇,突然靈感一閃,想到能否嘗試用這個AI來協助參賽,看看AI能幫我走多遠,測試它是否能勝任這項任務。尤其這個挑戰看來很複雜的情況下。 我打開GitHub,其實當時我也不太會使用GitHub。我看到裡面有一個類似Excel的長CSV檔案,包含所有相關數據。我們需要在這些數據中建立一個AI模型,使其能最準確地描述每筆數據記錄的活動內容。 這其實是一個智慧手錶的記錄數據,需要區分使用者是在跑步還是在走路。我對這方面完全不懂,於是將整個題目加上部分資料直接提供給AI聊天機器人,請它生成程式碼並逐步教我如何訓練模型。 我大約花了四到五個小時,基本上就是瘋狂複製程式碼到VS Code編輯器中,然後直接訓練模型,查看結果的準確率百分比。接著將結果提供給AI,讓AI再次修改,AI會採用第二種不同的方法,在某些細節部分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來改進,最終提高整體的成功率。修改完後我再執行一次查看結果,就這樣反覆調整。AI似乎真的能夠解決這些問題。AI聲稱使用了不同的演算法和各種Machine Learning算法來提升模型的能力。
Posting Time: Jun 10, 2025, 07:39 PM #
大一AI挑戰賽4 當然,我完全不理解這些技術細節。最終準確率達到99.4%到99.6%左右。雖然我對AI有一定認識,也知道AI有不同的模型,但這個模型的架構、設計、演算法以及其中使用的算法都不是我設計的,而是AI自行設計的。 不過,我可以說這是我第一個真正親自訓練的AI,是在我的電腦上從零開始訓練出來的AI。 我當時想:「這麼厲害嗎?」但其實我也很懷疑,我不知道AI教我的內容是否正確,無法驗證。AI說我的結果是對的,可以提交,但我怎麼知道呢?其實我不知道能否提交,也不知道對錯,甚至連整個題目的要求是否如此我都不確定。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2:58 PM #
大一AI挑戰賽5 我對那個成功率感到意外,因為通過AI提供的演算法,我獲得了九十幾個百分比的配對率。我懷疑是否真的有99%這麼誇張。 雖然這個活動叫做「挑戰賽」,但我估計這是碩士級別的比賽。對碩士來說也算是挑戰,但會不會真的每個人都這麼容易就能獲得九十幾個百分比的配對率?會不會每個人最後的解決方案都只相差0.0幾個百分比的準確度?這整個演算法會不會真的這麼簡單?總之,有沒有可能這麼容易就讓大家都獲得99%的成績? 因為這份挑戰賽相當困難,我想在Discord上詢問。我進入學校Discord的電腦科群組,問大家這科實際上能獲得多少百分比。我詢問有沒有其他人參加,看看大家獲得多少百分比。 有一個人回覆我,說他獲得了99.幾的成績。我看完後發現,他比我低0.0幾個百分比。然後我誠實且公開地告訴他:「抱歉,我使用了AI,獲得了99.幾幾幾的成績,比他稍微高一點。」 一開始我說很抱歉使用了AI,他說不介意,認為最後評審會做出合理判斷,決定這樣是否可以獲得獎品,或者是否認可使用AI的做法。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2:58 PM #
大一AI挑戰賽6 我當然覺得,用自己大腦做的人肯定會不高興,因為你這樣輕輕鬆鬆就做出來了。 所以他表面上說不介意,但我覺得他內心應該會有些不開心。 然後我將作品提交到GitHub。其實以前我沒怎麼用過GitHub,這比較是我第一次使用fork功能。提交後,他們要我們填寫Google Form正式參加比賽。 我寫了一大篇文章。一開始我讓AI幫我寫我使用了什麼解決方案,其實我一句都看不懂。因為Google Form要求解釋使用了什麼方法,我完全不懂,直接問AI它用什麼方法,AI就寫了一大篇文章,我直接複製貼上。然後在底下寫了澄清說明,表示其實全部都是AI寫的,我一句都不懂。我是Year 1學生,沒有讀AI,我讀的是遊戲開發,對這些科目一無所知。 我告訴他們我使用AI完成,大概用了5個小時但很努力。我說明使用了某個AI(我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我純粹想測試AI的能力究竟有多大 。 對獲獎的期望與理由 在最底下我寫了關於獲獎的想法。說實話,我真想獲得證書來在大一就能有證書獎狀證明我在這間大學就讀,而且大學證書的價值完全不同。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2:59 PM #
大一AI挑戰賽7 所以我寫道我很認真想獲獎,只是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因為他們有「最具創意獎」 一開始的信件解釋這個比賽有兩個獎項:一個是準確度最高獎,另一個是最具創意獎。 我覺得我可以獲得創意獎,因為規則寫明可以用任何方式完成,沒有說要限制什麼。雖然AI似乎有些取巧,但創意獎應該要有創意,用任何方式都可以。我在提交文件中寫道,我是用AI來製作AI。 機器學習也是AI,本來我應該靠人腦完成,但我現在變成用AI來製作AI,找一個AI幫我寫演算法出來。我說這算不算用AI來訓練AI,應該值得給我一個最具創意獎?雖然我沒有用自己的腦子。 然後我就交了上去,坦誠地等待評判。說實話真的很厲害,我用了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其他人,因為這個比賽很長,從去年9月開始到隔年5月,所以很長時間。我相信可能有人每天花幾個小時,肯定不可能在5個小時內搞定。所以我當時也說清楚我是作弊的,我說很抱歉這樣作弊。 意外的得獎通知 過了一個月後突然收到信件,是舉辦這個活動的人突然發信說恭喜我獲獎了。他說恭喜我獲獎,然後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學校領獎,還會送Fitbit手錶給我。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2:59 PM #
大一AI挑戰賽8 我當下非常意外,竟然這樣也有獎。他們的信件說恭喜我贏得「最具創意獎」,正是我一開始希望能獲得的獎項。我當然很意外,但我更意外的是他們竟然認可了這個想法。 因為我覺得這樣很極端,我也不是真的在讀書,也不是真的在讀這科,有這麼多學長花了很多心思去做,然後你這樣也能做到,也能獲得這麼高分,也能獲獎。這對學長學姐來說有些不公平,但他們竟然認可了我這個想法,願意給我這個獎。 這正如人們說的在外國讀書,他們比較開放,比較鼓勵思考,讓你用不同方式做不同作業。所以我覺得很開心,不過評審也只有一個人,是我們學校的學長,讀完大學後在學校工作的學長來評判的。 但我很意外,因為那時已經是Year 1的最後一天,所以我們等著放假領獎。我記得那天我不想付車費上課,所以特地騎單車回學校。那時已經學好了單車,然後買了一輛單車,所以我特地那天騎單車回學校領獎。 然後去了學校電腦科電腦室那座建築物領獎,之後見到他,他就恭喜我,然後我又說:「其實我是用AI做的。」他很確定地告訴我,這是未來。 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如何,但我再告訴他其實我也是用AI做的,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2:59 PM #
大一AI挑戰賽9 好像希望他有想清楚是否真的要給我這個獎。我自己也覺得不是真材實料獲得獎項。 但他還是說這是未來,然後照樣給我獎項,遞給我手錶和證書,問我可不可以向我拍照,因為證明我獲獎並且已經領取獎品了。 然後我又回到電腦室,做那天要做其他事情,也再自行拍攝證書和手錶。挺開心的,因為這麼久以來第一次獲獎。 在大學裡獲得證書完全不同,因為很難認識其他人有在大學裡獲得證書贏得獎項。這張證書對我意義重大,而且有我們學校資訊系主任教授的簽名。 一般來說如果你要贏得比賽,比如玩編程比賽或24小時遊戲製作比賽,你會很辛苦,在學校做很多事情。 但我可以在家裡自己慢慢做,而且不需要很多時間,我也不需要真的很聰明,找AI做也獲得了獎,也同樣是這個老師頒發的獎項,感覺真的很不同。 我一開始以為我應該贏了很多人,贏了有不少碩士參加的比賽。但我可以去看GitHub上有多少人fork了那個倉庫,看到多少人提交了他們的答案。我發現總共只有五個人提交,獎項我看到至少有三個或四個,可能只有一個人沒有獎,至少有三個或四個人有獎。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03 PM #
大一AI挑戰賽10 競賽設置了多個獎項,包括第一高準確度獎、第二高準確度獎、最具創意獎等,總計至少四個獎項。據我了解,總共只有五人提交答案參與競賽,因此獎項分配如同「分豬肉」一般,基本上每位參賽者都能獲得至少一個獎項。 透過Discord的交流,我發現其他參賽者的準確率都比我低。其中一位參賽者雖然履歷出色,電腦科學能力遠超於我,但他花費數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準確度竟然不如我運用AI工具快速完成的結果。我認為主辦方可以為了公平分配獎項,避免一人獲得多個獎項,最終決定讓我獲得最具創意獎。 從客觀角度分析,我的解決方案確實更傾向於創意性而非高準確度,因此獲得最具創意獎是合理的。不過,我認為我的準確度可能還比其他參賽者更高。 獲獎後收到的Google Fitbit對我而言並非必需品。在網上Argos等英國電商平台購買價格約三四百元,且為無彩色螢幕的基本款式。 由於我本身不習慣佩戴手錶,加上我的手臂較為纖細,缺乏肌肉,主要由骨頭構成,與手錶的硬質材料接觸不佳,不像其他人手臂圓潤有肉,因此佩戴體驗不佳。最終我將手錶送給家人使用,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03 PM #
大一AI挑戰賽11 這次經歷對我產生了顯著影響,主要體現在自信心的大幅提升以及對AI應用的深度思考。我發現即使是那些技術能力出眾的參賽者,他們也認同AI是未來的趨勢。更重要的是,我的AI輔助解決方案能夠勝過他們花費數個月心血完成的作品,這證明了AI工具的強大潛力。 這個認知讓我意識到AI確實代表未來,傳統的學習模式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在大學二年級時,我開始減少在一些可被AI取代的技術領域的投入,轉而專注於AI無法替代的能力培養。既然實際工作中都會使用AI工具,那麼關鍵在於判斷結果的正確性,而非掌握每個技術細節。 因此,我不再特別學習那些深奧且明顯可被AI完成的技術,例如各種演算法的具體實現、不同情況下最適合的演算法選擇等。 最重要的收穫是自我能力的肯定,這並非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基於客觀成果的信心建立。回想中學時期缺乏自信的我,當時認為能夠進入這所大學已經是很大的成就。如今能夠在校內競賽中獲獎,甚至勝過碩士研究生,這種自我提升的滿足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05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 1 Year 1最後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我在12月冬天的時候與一個大陸朋友去了蘇格蘭玩五天。這個朋友是我在Foundation時期就認識的,當時已經認識一年多了。我記得那時有些嫉妒,因為在Foundation時期就看到其他人一起去蘇格蘭旅行,四五個人一起,而我因為社交能力差,所以不能怪別人,也不能嫉妒其他人,因為我自己不努力去認識朋友。 這個朋友就是我當初幫他出頭,對抗那個中東沙特同學的朋友,他邀請我一起去玩。既然認識這麼久了,我也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覺得可以一起去旅行。 我之前已經去過蘇格蘭,在Year 1的前幾個月去過愛丁堡和格拉斯哥。當時在兩個城市之間來回,我本來買了火車卡,但發現16-17 Saver的Railcard在蘇格蘭不能使用,火車票變得很貴,所以最後決定坐巴士。坐巴士後發現不僅比較舒適,還知道了橫跨兩個城市的巴士叫Citylink,是直達的城際巴士,學會了怎麼搭乘。為這次旅程打好了基礎。 這次旅行我們去了尼斯湖的Inverness和威廉堡兩個城市。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27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 2 簡單來說,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因為在Foundation和Year 1前期,我已經累積了很多在英國獨自生活和旅行的經驗。但和我一起去的上海同學就不同了,他因為家人管得太嚴的關係,雖然比我大兩歲,但沒有什麼自信。 他的家人不允許他去Brighton和London以外的地方,不允許他獨自去其他地方,像Eastbourne、Hastings、Portsmouth等地方他都沒去過。 由於他家長變相把它軟禁,他很多地方沒去過,所以沒有獨自旅行的經驗,什麼都不會,整個旅程中我變成了他的保姆。 什麼都要我幫他做,最誇張的是他可以在威廉堡的超市一次買六罐可樂,但又不喝。 家人的嚴格管教讓他沒有自信,所以當初在Foundation時期能聊得來,是因為我們都沒有什麼自信,都比較自卑。 由於Visa問題,因此他不能夠前往歐洲大陸只能留在英國,也因為他找不到其他人一起去,只好邀請我一起。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39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3 旅程從機場就開始出現問題。我的同伴搭乘easyJet前往蘇格蘭時,沒有仔細檢查背包尺寸規定。他帶了一個比我背包大兩倍的行李,結果被航空公司罰款四五十英鎊。他當場就哭了,立刻發訊息向家人報告被罰款的事。 而我卻任何事都沒有,因為我用的是上次去愛丁堡時完全沒有問題的同一個背包,這完全是他自己沒有做好查看清楚要求造成的。 到達蘇格蘭後,我發現天氣比預期的要好。本來以為12月去蘇格蘭會很冷,應該會下雪,最多只能逛逛街、體驗一下冬天的聖誕節氛圍。但實際上並不太冷,最低溫度也就零下三四度,我只需要穿和在Brighton一樣厚的外套就可以了。 整個旅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他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帶他到處走的時候,比如去哈利波特的那座橋,需要上山下山,那天下雨,連雨傘都要我幫他拿,又要我幫他拿着一些很重的東西。 他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打開薯片後卻沒有安放好導致又被鳥兒搶食,把它的背包推到才安裝充滿濕潤的泥土的土地。 他也不會看地圖,容易走錯路。 我們在Inverness的酒店住得偏遠,走進走出市中心都要二十幾分鐘。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39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4 比如去超市買東西,都要我幫他買,什麼都要我幫他買,因為他懶得走,而且叫我買一些很大支裝的水給他,結果我要很重的拿給他。他不會只是為了去市中心買食物而走路,基本上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去走買,很多時候都留在酒店房間裡。 最讓我擔心的是他想去深山看瀑布的計劃。 最主要的是我們沒有車,他想看瀑布,說威廉堡山上有很漂亮的瀑布,想去深山裡看瀑布。這些地方都是中國大陸的應用程式小紅書所推薦的,小紅書早就已經是以旅行目的地非常之危險見稱,經常推薦一些危險的香港旅遊景點,而他正正就是被那些文章所打動了,但那些地方沒有名稱,我感覺不安全, 他想搭巴士上山,早上就只有一班在九時開出,每天只有兩班巴士對開,也就是說當我在早上乘坐了巴士上山之後,全天就只有一班車會下山有一班車,而且是在晚上五點,之後就沒有車了,如果錯過了就很危險,要在山上待一個下午,天黑了怎麼辦?而且不知道那裡有沒有信號,我們沒有衛星電話,只有手機。 這顯然非常有危險,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下車後還要走幾個小時才能到瀑布,那裡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他很想去,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39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5 我覺得非常危險和不安全,最終說服了他不要去。 取而代之我們決定走去城堡,但走著走著他又說累又說餓,瞄準咖啡廳休息一休息就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他的體力極度有限,之後又說要搭巴士,不想走了,說很貴。但哪裡有車坐呢,根本沒有車站在附近。 我也覺得搭巴士很貴,所以要繼續走,但他走一下又說腳痛又餓,又說想搭Uber。結果在威廉堡這個市鎮的比較中心位置,也完全沒有Uber願意接單,你想叫Uber都沒有。 當初他說想上山,我問他如果在山上後來沒有車怎麼辦?他說叫Uber。還好沒有上山,上了山後如果他說叫Uber沒有車下山,我就完蛋了。因為現在連小心翼翼地叫Uber都沒有車。 即使他想走,也是走兩步就沒力氣又餓了,幸好沒有再上山,否則連座位以及食物都沒有,他又怎麼可能能從早上九點支撐到下午五點呢?這肯定會讓我進入非常危險的地方,沒有想過原來連市中心他都這樣,又叫我幫他拿重東西,好像沒有自理能力,是他家人害了他。他做什麼都要向家人報告,但上山這些事不知道為什麼他家人又批准他,當然我阻止他去,因為我不願意陪他瘋狂。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5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6 他的英語能力極差,所有交流皆需由我負責翻譯。然而我個人的英語水平亦不甚理想,畢竟當年僅在英國一年半,實難以應付所有狀況,那還是蘇格蘭口音。例如在購買巴士票時,只要求我去買,跟職員說話,為何所有事務皆需我代勞包辦,令我彷彿成了帶領他的導遊,那麼他又怎樣成長,怎麼學習呢? 他又沒有計劃好行程,比如最後一天要走的那天,我們早上有空閒時間,他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我才發現原來哈利波特有去過拍攝的橋在附近,當時我也可以說我自己沒有做好資料搜集。我才發現原來哈利波特的橋在附近,不如搭幾站過去,結果我們最後真的搭了,在早上八點多九點班火車就去那裏。 他沒有做過資料搜集,明明知道在附近但不說,我找到之後他才說我早就知道了,他寧願去奇怪的深山都不去比較好的地方。還要他信小紅書,去危險地方或者假借買錯誤的東西,很奇怪。 在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們就只能提早check out攜帶所有的個人財物離開跟着我們前往哈利波特橋,然而在下了火車之後再前往那條橋需要先走落山,參觀完之後又再需要走上山回到火車站。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5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7 可是他自己在超市一次購購買了五、六罐350ml罐裝可樂,卻不知為何不飲用,又始終未曾開啟,硬是從威廉堡攜帶上下山,走數個小時,隨我們走了一天路,最終甚至原封不動地帶回布賴頓。一罐都沒喝過!我心想,這可樂明明在布賴頓隨處可購,何必如此辛苦地攜帶? 在我們前往哈利波特橋的時候,天也在下雨,然後他有沒有再酒店check out之前就去廁所因此剛下火車又說要去廁所,然而那個火車站甚至是連一個職員也沒有,於是又要走了很遠的地方去找洗手間,然後又在下雨,他又要同時間拿着他的六罐可樂以及一堆零食,導致於他很多時候都要求我幫忙去拿着,否則他就沒有手去拿手機拍照。甚至直接就叫我幫她從山上拿到山下。然後也要我幫她拿傘。 我真的覺得很白痴,這些是明明不是我的然而我卻被迫幫忙。 抵達格拉斯哥後,距離返回倫敦的火車班次尚有一至兩小時的空檔,於是下車後,我便提議不如各自行動,分開用餐,再也無法忍受他的依賴與叨擾。豈料下車後,他再次要求我替他拿背包。我問他:「難道不能放在地上嗎?」他竟回答嫌髒。其背包沉重,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57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8 我實不解為何總需為他承擔如此多物品,而我從未要求他為我做任何事,反之卻只有他不斷要求我協助。這令我感到極度煩躁,甚至有些生氣。 原來他背包如此沉重,乃因他竟將手提電腦與iPad一併攜帶旅行。而我僅攜帶一個輕便小背包,物品不多。儘管他深知行李沉重,卻依然背負上山下山,此舉實屬令人費解。 因此,我最終要求他與我分開行動,待最後才一同登上火車。各自用餐後,我的心情頓時輕鬆不少。我選擇了一間香港餐廳,餐費約八十多塊。他後來告知我,他去了意大利餐廳,花費了三四百塊,而且半小時內都吃不完。我認為這消費甚高,雖不解他為何吃得如此昂貴,但慶幸自己未與他一同用餐。 在準備乘坐回London 的火車上,到了火車站後他又無緣無故告訴我說不如我們分開坐,可是我早一兩天已經告訴他,如果以現在這個位置,我要和他一起坐,我不知道他肯不肯,因為他的背包都很佔空間,我覺得如果你不想,你跟我說就好,然後我再在網上向火車公司職員要求重新調位給我們就可以了,但他又不說。 他說很累想睡覺,想一個人佔兩個位。我想他臨時才來說。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3:57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9 算了,反正我也不太想跟他一起做去限制我的活動,上火車後和他一起去我們本來的的車廂後找到位置,讓他一個人佔兩個位,結果我無緣無故好像流浪一樣,我要自己找位置。明明我可以早就讓鐵路公司幫我們分開座位,但很幸運,那班火車原來有指定席,然後有自由座,整輛火車十幾個車廂,有一兩個車廂自由座。 原來買票時已經預設給了所有提早買票的人坐位,自由座其實沒有什麼人坐。有指定席的人都會坐回自己本來指定的位置,所以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去坐自由席。結果自由席整個車廂都沒有人,只有一兩個人,我很舒服,當時自拍了很多張照片。 反過來他當初我在他後面一起上車的時候,他那裡很多人,整個車廂都坐滿了。要知道從Glasgow回London的火車要坐四五個小時,很辛苦。他就要在很多人的車廂火車裡坐,而我基本上我的車廂只有一兩個人,我覺得很舒服。 我還可以坐著火車去車尾那邊,去餐車那裡拿咖啡喝,去買咖啡。其實是送的,當時我加入了VIP,他們送了免費咖啡給我,我可以很自由地去喝咖啡,去做事情,又拍照。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04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0 最重要的是當時我覺得那天有點不愉快,又四五個小時在火車上不知道做什麼,然後我就在火車上寫了我目前為止在threads上面得最多Like的那篇文章,我自己的反思記錄我中學生涯的那篇文章。 那篇文章裡我批評了中學老師王教畜,說他很討厭,然後我說我很喜歡迪士尼,我感謝迪士尼讓我成長,讓我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那段時期,例如說在玩過山車的時候大叫都是在用粗口罵老師,玩那個射擊遊戲的時候,我就將那些目標當成是老師來射。當然是幻想,當然不是真的,我沒有興趣在現實中傷害老師,也沒有這樣做。 那天不太愉快。我沒有預計會有這麼多人like那個貼文,當時我純粹像平時一樣,其實我也有寫很多不同的文章放上網,假期中都會寫文章放上網,但因為我去旅行那幾天我很沒有寫文章,所以在火車上寫一些,有沒有什麼事做,找些事情來解解氣,也好。 結果那篇文章讓很多喜歡迪士尼的人,他們按讚了我,然後他們又說鼓勵我,我之後那個post得到了七八百個like,好像有十萬個view,我也很開心。那時我好像開始有人認同我。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04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1 我寫完那篇文章後我就繼續我的行程,繼續坐火車回家,繼續寫其他文章,繼續吃東西。一開始那篇文章沒有爆紅,是後來企鵝哥在下面留言,因為企鵝哥本身也有很多follower,他在下面留言,其他人也看到他留言了,然後那篇文章就被推上去了。 多了很多個view,然後那些喜歡迪士尼的人,他們又開始來安慰我,按讚我。 我當時都有些感動孤單。所以我看到人們真的鼓勵我,給我擁抱的emoji,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把我當男生還是女生,給我擁抱的emoji,說加油,用愛心來鼓勵我,我很感謝他們。 所以我對於每個在下面留言我或者給我擁抱標誌的人,我都回覆了,主動回覆了他們,然後我也有主動follow他們,按讚了他們的post,雖然感覺看起來好像很變態,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恐怖,每一個他們所出的貼文我都按讚了, 我有時覺得他們和我一樣,之所以上網抱怨,是因為現實中沒有人可以傾訴。當你在網路上抱怨卻沒有人關心,只有一兩個讚的時候,他們其實過得不太好。我想,我的心意並不變態。主要是想鼓勵一下,讓他們覺得心情不好時也有人關心。也謝謝他們的支持。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15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2 對我來說,這就是社交媒體互聯網的意義——當你鼓勵我的時候,為什麼我不鼓勵你呢? 我覺得社交媒體的互聯性就是你寫什麼都有人鼓勵你。通常只要你沒有太過分的內容,不是用來侮辱醜化別人,當你不開心時別人都會來鼓勵你。你鼓勵我,我不開心時也鼓勵你, 第二天起床時我很累,要去旅行,很意外爆了這麼多讚,瘋狂被分享出去,很多人在留言。 這就是我現在在threads友的基礎。很多朋友都是他們看到那個貼文安慰完我之後,我才追蹤他們的,至少有十幾個都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從2023年12月到現在2025年6月都一年半了。這對我大學一年級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回憶。 蘇格蘭這次旅行難免會有一些摩擦,尤其是當時社交能力不足。當然他的能力更差,當時的能力也不夠好。我不認為現在的我做得很好,二年級時(現在)我遊戲開發專案人際關係也做得不太理想,如果現在的我回到當時,應該還是會生氣,因為他把我當作保母。 有趣的是,一年後(2024年11月),當初和我去蘇格蘭的那個朋友又和另一個新來的大學同學去蘇格蘭,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1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3 這次是五天的行程。我不知道他們如何遊玩,但這次他和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同行,那人來英國才三個月。結果情況更糟糕,陪他去玩的人中途提早離開,玩到一半就不玩了,連住宿費用都沒有分攤,直接走了,訊息也不回覆,最後只剩下我的朋友一個人遊玩。 他們會這樣是因為去了一些奇怪的地方,應該是發生了爭執。他們本來就很奇怪,一個剛來英國不到三個月,他們兩個這麼快就成為朋友,又可以決定一起去旅行,結果出了問題。 當時那個同學一邊去旅行一邊傳了很長的訊息給我抱怨,說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比如他同學去玩卻在睡覺等等。我想起當年的情況,他似乎終於體會到我當年的感受。 當然,我仍然不覺得他現在的自理能力或自信心有提高多少,都是一樣的。只不過這次沒有人幫他,這個人甚至要求他幫忙,因為他是新來的,結果他更加困惑。上次有我在旁邊幫他。 雖然我也生氣,但我願意幫他。但別人可能不肯幫他,畢竟才認識不久。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1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4 最後他們搭錯巴士,巴士載他們去不知道什麼地方。我不知道是他們真的搭錯,還是他們本來計劃的景點就是荒山野嶺。 總之最後沒有車可以回家,因此打999找救護車載他們回市中心,浪費醫療資源。我不知道NHS是否包含這項費用。也讓我震驚如果對上一年我也跟他走到上山的話下場會不會一樣? 我想到去年我制止得到他,這次他沒有人制止,就出事啦。  這對我來說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旅行體驗。感覺每次去旅行都不太開心,旅行本來是為了開心,以及個人成長,但這還是改善不了他的能力,經歷了上次跟我去之後他也沒有學習到什麼。 雖然我自己之後不會再和他去旅行,而且我也不想再探索英國。英國本來就很貴,我不會選擇留在英國旅行。他拿大陸護照,他要去歐洲需要申請簽證,所以去不到。 很幸運的是,雖然我當時生過他的氣,但最後沒有完全絕交或不說話,因為下一年他就知道其實另一個人更差。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1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5 那個人直接提早自己離開,玩到一半直接走,說自己立刻坐火車回家。 雖然我經歷了這些事,這是人生第一次和朋友去遠程旅行,去四五天的那種,第一次和朋友去另一個國家(英格蘭到蘇格蘭)。雖然不算玩得很開心,我做了保姆的角色,我覺得問題在於他。 但我會說,至少沒有人際關係衝突,雖然算是有人際關係衝突,但最後結束的方式是好的。 最後我和他仍然做到朋友。二年級時一起做專案,軟體工程的group project一起做,他仍然很感激我,然後一起吃飯、一起去玩,他仍然算是我所剩無幾經常和我出街的朋友之一,所以還不錯。 所以我會說,一年級對我來說最好的事就是沒有發生什麼令我很不開心的大事。比如我去這個旅行,
Posting Time: Jun 15, 2025, 04:16 PM #
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16 我都隔了一年、一年半之後才寫這篇文章出來,甚至談論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其實我當時並不太在意這件事。 我當時生氣可以立刻寫,但我沒有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所以大學一年級最好的就是沒有什麼令我很不開心的大事,所以我可以很專心地休養自己,然後調整自己的心態。(只是大二不能延續)